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鲁国的宗法体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侯 B 国君 C 卿大夫 D 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中的审批自然是门下省和皇帝。因此③④。故选A。其他各项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明显错误。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吕思勉先生曾把中国古代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他的划分依据是(?)
A.五大社会形态理论
B.社会组织形式
C.社会经济形态
D.社会意识形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发展的历程来看,“部落时代”应该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封建时代”指的是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郡县时代”是秦统一以后推行郡县制度。吕思勉先生划分的依据是社会组织形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很多错选AC。A项符合宋朝史实,但是题干没有涉及。李沆所为目的是让真宗“了解民间疾苦”和避免其“随便花销”,而不是为了“专权”,故D项错误。题干材料可见,李沆利用自己的一定权力(信息和数据等),来约束皇帝,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