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存在的时间是
A.1919-1949年
B.1949-1956 年
C.1953-1956年
D.1953-1978 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在过渡时期,即1949~1956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的含义是指儒家道义充斥于朝堂但国家仍然不能陷入混乱,由此不难得出韩非子是在批评儒家学说治国无方,故答案选C,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1953~1957年)
|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
“二五”(1958~1962年)
| 大跃进 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年)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年)
|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误;1958-1962年大跃进期间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C项不符合史实;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谱牒、文集等三百余种。该书体例严谨、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
B.按时间顺序编写
C.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D.取材广泛,侧重于经济、文化等内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A和D排除;正史是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因此C排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5 年 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A.40周年
B.55周年
C.54周年
D.60周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2005 年 9 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应注意区别两个概念,一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是“西藏和平解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