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1分)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1)有学者认为:“历史地看,科举制的出现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这一“合理性”?(3分)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拳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三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二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
(3)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5分)
参考答案:(1)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 则。
(2)区别:考试内容只能取自四书五经;考试文体为八股文。(2 分) 影响:加强了皇权。(1 分)
(3)措施:戊戌变法期间改革考试内容,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 年 废止科举制度。(2 分)作用:推广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促进了近代化。(3 分)
本题解析:(1)本题属于概括材料型问题,基于对科举制的全面认识,从材 料中对提取有用信息“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 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使得整 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 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2)问结合材料可知变化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和文体上,根据材料中“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可知,考试内容只能取自四书五经;根据“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可知,科举制在明代发展到八股取士,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强皇权。
(3)关于内容,根据材料“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可知,清末变革科举的措施首先从考试内容上变化,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直至废除科举考试,变革科举及废除的影响主要从教育近代化、培养近代人才方面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的变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用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下列制度中能极大提高关员“学识”的是
[? ]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征辟制?
D.察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
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下列题目,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始皇时期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正确,B在汉朝时期形成内外朝制度加强了皇权,正确C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D明朝时期就已经废除了丞相,所以清朝不会出现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科举考试)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