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0:02: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民主”一词,可谓历史悠久,《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昌遂据江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古代已具备朴素的民主意识 B.反专制思想的历史渊源 C.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意识 D.初具民主宪政体制特点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字面看,商汤就是民主,是人民之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奴隶制,商汤是最大的奴隶主。所以,此题应该选C。A、B、D与材料信息不符,故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民主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有人给他提供如下建议:①进士科录取率较低,但只要背熟四书五经就有希望录取;②如果武艺超群,通晓兵法可以报考武举科。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A.①说法正确,②说法不正确 B.①说法不正确,②说法正确 C.①②说法都正确 D.①②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汉承秦制”主要体现不包括 A.中央机构的建制 B.地方行政区划 C.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D.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特点的掌握。分析本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明确西汉前期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从而施政思想是采纳儒、道、墨三家的思想。儒家主张施行“仁政”、“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墨家主张“兼爱”即爱一切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D项“严刑峻法统治人民”不是汉制的特点。另一方面,教材上明确表述了:两汉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但是,汉朝是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秦朝的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可见,这也可以判断D项不是汉制的特点。故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8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平民)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8分) 材料二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 材料三 “书院”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史实一例。根据材料三,与汉代太学相比,指出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宋代在都市和书院方面的变化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变化: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2分) 政治意义: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史实:“市”突破时空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城郊和乡村出现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2分,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私人办学(2分) (3)影响:思想文化:促进儒学社会化;宋词市俗化;(4分) 社会生活:市民生活自由放纵。(2分)
本题解析:第(1)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可知选官制度的变化是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盛行。第二问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政治意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等。 第(2)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如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等等。第二问根据“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可知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私人办学。 第(3)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可知市民生活自由放纵;“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可知宋词市俗化;根据材料三“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可知促进儒学社会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 ,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理解。A项是世袭制。B是西汉时期采取的察举制。C项是九品中正制。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