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可知,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选C。AB项得到支持的问题材料未体现;D与材料无关,变法的基础的问题材料并未涉及,C 项明显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变法的艰巨性缺乏认识,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帝国主义的破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A、B、C三项相对而言,关键在于非常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本题解析:本题一是考查考生阅读历史史料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就要求考生在读懂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解答第二问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处进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铄、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派势单力孤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民族危机曰益加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荣禄是守旧大臣,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题干现象说明是当时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但不能因荣禄的中途退场就断言B,排除B。题干只是阐述了康有为和荣禄的辩论,还没有深入到C这样的具体变法措施,排除C,D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现象实质,考查的是学生由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