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受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侧重点的不同。(8分)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经义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青苗法。(4分)
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4分)
(2)原因:王安石力图从中寻求与改革相符的方案;有利于推动变法的顺利进行。(4分)
(如写《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等课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如青苗之类,皆稽焉”可知,主要涉及到的是改革取士之法和青苗法;前者是取士之法,后者是理财之法。第(2)问,解题时需要明确材料所阐述的主旨是” 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即托古改制、从经书中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以减少改革的阻力,是变法得以顺利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8分)
(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1)侧重点:①南宋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
②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4分)
实质:①南宋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
②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4分)
(2)原因:①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1分)
②南宋的学者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站在大地主立场,一切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2分)
③今天的学者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方向。(2分)
启示:①每个时代对王安石的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需要出发,表达了不同的时代认知与探求;
②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任一点2分)
本题解析:(1)仔细分析材料“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就可以看出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现代学者认为“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由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使得商品自由发展的情况在宋代被断送。南宋学者与近代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的角度不一样。(2)评价王安石变法角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具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因此应该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对人物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宋的科举制有所发展创新,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B.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C.实行糊名法
D.殿试成为定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是指其积极影响,糊名法有利于防止考官舞弊,体现了公平、公正,对今天密封试卷有借鉴意义。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馑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