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某些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人均粮食产 量(千克)
| ?人均肉类产 量(千克)
|
1928—1929年
| ? 470
| ? 35
|
?1930—1932年
| ? 460
| ? 20—25
|
?1933—1937年
| ? 440—1450
| ? 15—20
|
?1938—1940年
| ? 420—-430
| ? 25
|
? A.“大肃反”波及经济领域? B.农业为工业化交纳“贡税”
C.西方对苏联实施经济封锁? D.苏联经济孤立于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农业集体化政策损害农民利益造成的,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C.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D.其失败并非偶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指的是十月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歇尔·戈德曼说:“戈尔巴乔夫始终不了解经济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太留恋旧体制了。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大力提倡开垦荒地
B.加紧与美国军备竞赛
C.对旧体制未作任何调整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C项说法明显错误,戈尔巴乔夫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却偏离了社会主义。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5年12月,联共(布)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实物配给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