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19世纪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著名报纸的有
①《中国丛报》
②《万国公报》
③《昭文新报》
④《时务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我国报刊业史实的把握。《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所以说③选项不选。而《时务报》则是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创办的报纸,它的创办为宣传改良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D.《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明朝朱元璋已废除丞相制度,清朝不可能有丞相;商代的政治制度有宗法制,周朝有分封制,隋唐有三省六部制,故选D
点评:关于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夏商周的制度和秦—清的制度;早期制度的三个特点是常考的地方:最高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1分)以下是某同学在学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单元后,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地方、中央政治制度”图示片段。请回答以下问题,完成相关内容。
图示一

图示二

(1)图示一所揭示的“要解决的矛盾” (A处)指的是什么?以西汉的史实为例,说明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二,写出“三省”(B处)所代表的历史含义。(3分)指出明朝(C处)中枢权力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从隋唐到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指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D处)(2分)
参考答案:
(1)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2分)
西汉:设刺史、颁布推恩令(2分)
(2)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3分)
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
总体趋势:相权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2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可知,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巡行郡县,监察地方官吏。
(2)该问考查君主专制的演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从隋唐到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演变的趋势是:相权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秦朝的下列措施中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察举制?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