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肉精、地沟袖等泛滥,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200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提出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
B.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C.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D.民主党派对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有
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上海南京路上的石库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目要求的是能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事物是旗袍、中山装和南京的石库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自己文化发展的成就,不能体现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即排除③,正确的是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可以推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又依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以判断是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取合诸侯,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时间特征与此不符。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
| 中国
| 西方
|
古代
|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
近现代
|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
当代
|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
|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3分)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3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
(2)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2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答:民族危机严重)。(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
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2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3)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都追求高尚的美德,重视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世俗的物质享受。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中国经济原因来考虑,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高。另外从材料看,“多子多福”、 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可以看出宗法、家族观念以及儒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应该把“变化”答出来。中国由原来的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的富强独立、个体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冲击来讲。西方由原来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到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原因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冲击来讲。
(3)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的因素可以直接从材料概括,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幸福观的不同,其实就在于它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征婚广告信息体现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20世纪初,民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获得极大的解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B。A、C、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