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全集(1)》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何种政体适合于我国?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的诱惑力,而是以下述教诲号召他们:“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他建议同伙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非暴力不仅用来反对暴政,也被用来反对宗教、民族间的武装冲突。
?——《圣雄甘地》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指出甘地的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其思想对处理当今的国际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作为个人来说,任何个人立场的和平主义信念,都是必须得到尊重。……非暴力是否可行,不是单方条件能够决定的。……对日本军国政府、希特勒的纳粹政府是无效的,更不要说以非暴力反侵略了。作为一个政治手段,号召者不能因为“非暴力”就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在预见对方可能使用暴力,可能导致大量民众流血牺牲的时候,领导者是应该有所顾忌的。?
——《重读<甘地自传>》
(4)针对中国抗日的方式,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用史实简要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二、三,你认为选择反侵略斗争方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共和政体。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
(2)孙中山:暴力革命;甘地:非暴力不合作。
(3)发动了印度民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应以和平方式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途径,以暴制暴只会加剧冲突。
(4)观点:非暴力不适用于反法西斯。赞同。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武装斗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正确方式。
(5)依据:立足国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的根本原因在于()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制约
B.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制约
D.军阀分裂割据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因此,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繁盛。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忽悠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1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2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木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内容:平均地权。(1分)
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2分)
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1分)
(2)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2分)
(3)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立足国情。(2分)
(4)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知识点来思考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的信息可归纳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
(2)依据材料二中“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3)特征从材料三中“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和“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的信息来归纳即可。
(4)现实意义可从民族主义——民族团结,民生主义——经济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如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凯末尔改革大事年表
年代
| 事件
|
1922年11月
| 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素丹(君主)制
|
1923年10月
| 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
|
1925年11月
| 议会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
|
1926年
| 大国民议会颁布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商法、律师法等,不久又宣布废除各级宗教法官
|
1928年8月
| 宣布采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
|
1933—1937年
| 实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34年6月
| 大国民议会通过采用姓氏的决定,改变土耳其人以往有名无姓的习惯。同时取消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如帕沙),而代之以贝依(先生)、贝扬(女士)等新称呼。凯未尔带头放弃过去头衔,接受大国民议会授予他的姓——阿塔图尔克(ataturk,土耳其之父)
|
——摘编自毕健康《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之反思》等
材料二?至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时,新土耳其已经确立。诚然,这种“新”仅具有广度而不具有深度。农民构成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仍墨守其古老的穆斯林的思想和习惯。但另一方面,统治这个国家的新的杰出人物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已欧化。许多农民也已大大改变,同政府建立了过去几个世纪中从未有过的友好关系。土耳其较之其他穆斯林国家,已在一个大得多的程度上成为钒末尔所设计的“现代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凯末尔改革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健全法律,实行法治;实行政教分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推进世俗化、平等化.推行文化改革。(9分)
(2)促使土耳其走上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使国民素质得到提升。(6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废除素丹(君主)制、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颁布民法、刑法等法律;实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采用姓氏,改革社会习俗,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文化方面,采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等等。
(2)凯末尔改革的历史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概括:政治上,促使土耳其走上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社会生活上,废除了旧的陋习,使国民素质得到提升。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外部因素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
④孙中山由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