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 ]
A.应该致力于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种道德的,乃至具备宗教唯纬度的社会运动。他所追求的不是以恶对抗恶,亦非以善对抗恶——在甘地看来,过激的“对抗”本身就不是善的——而是以善消融、驯化恶。
——羽戈《“非暴力”何以“不合作”》
材料二 ?(当1939年纳粹的狼烟已经在世界燃起的时候,甘地曾在9月间致函希特勒,信中说:)事关重大,我必须向您呼吁。我完全清楚,您是世界上惟一有能力阻止一场毁灭人性的战争的人。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有价值的目标,难道必须真的付出这种代价吗?难道您不愿倾听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曾经成功地避免了战争的人的和平呼声吗?
——瓦尔特?莱佛《印度与德国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在印度解放斗争中的思想精髓是什么?在这一思想精髓的指引下,甘地领导了哪一政治运动?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向希特勒发出了怎样的呼吁?结果如何?对甘地的这一行为,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
参考答案:
(1)以德服人,或以吃苦隐忍的精神,以道义的力量迫使对方共同遵守人类的文明准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的自治。
(2)停止战争。没有奏效。在没有了人性的事物和制度面前道德变得无足轻重,“非暴力”具有局限。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一种道德的,乃至具备宗教唯纬度的社会运动”概括出以德服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小问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了印度的自治。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您是世界上惟一有能力阻止一场毁灭人性的战争的人”的信息,可归纳出停止战争;结果联系二战的事实可知没有奏效。第二小问评价可从道德没有对法西斯的侵略起到作用,归纳出在没有了人性的事物和制度面前道德变得无足轻重,“非暴力”具有局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上半期,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原因有①印度当时国情②印度资产阶级的特点③甘地本人的宗教背景④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甘地运动,其中和印度的国情、资产阶级的特点和本人有关系,和英国的统治方法无关,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③,其他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毕生寻求救国之路的曲折历程中,孙中山认识到,以往的失败在于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为此,孙中山( ? )
①联合共产党改组国民党?②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投身实业建设?③应冯玉祥之邀前往北京推动国民会议召开?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
材料二?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甘地《青年印度》1925年2月26日,第73页”
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66页
(1)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一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6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点。(9分)
参考答案:
(1)民族革命:领导辛亥革命;政治革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等;社会革命:提出《实业计划》,规划中国工业化的道路。(6分)
(2)同:基本都是同时代的人物(或都面临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两人都被本国人民称为“国父”(或为人民所怀念);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主张民族独立和发展。(回答三点得5分)
异:为实现民族独立所采取的手段不同,前者主张暴力革命,后者主张非暴力革命;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后者排斥西方文明。(4分)
本题解析:(1)结合必修三和选修四的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可知:民族革命重在反满清封建统治;政治革命重在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维护民主共和;社会革命重在关注民生、发展社会经济。
(2)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孙中山、甘地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两人的历史地位、两人的阶级属性和共同主张等角度回答共同点;从材料二可知甘地的反暴力斗争主张,这与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相反;从材料三可知甘地“手纺车运动”西方先进文明,这与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技术等主张相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