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4分)
材料二?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这样的举措以至于当时南方流行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去践踏棉田,这暗喻着做出如此荒唐决定的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2分)材料中“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2分)
参考答案:(15分)
(1)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4分)
(2)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2分)
认同;人口失业,饥饿横行。 (得分要求:描述大危机时期的农业情况)
不认同:(大危机中农产品价格下降)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重建市场信心、保障农场主的利益。(得分要求:描述政府举措的目的)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4分)
(4)政府对农业市场要适当干预。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农业政策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调节农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体中的发展比重;(任意一点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提炼的答案是: 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提炼的答案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此题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拿到满分才可以。
(2)“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特别是“计划”二字能提炼出答案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或者(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特别是“下令”二字也能能提炼出答案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或者(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限制产量”这都是很明显的对经济的干预。也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特点。
(3)“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可以提炼出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可以提炼出答案: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本题是在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 农村改革。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是说中国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4)从材料一可以提炼出答案: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从材料二可以提炼出答案:政府对农业市场要适当干预。从材料三提炼出答案:农业政策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调节农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体中的发展比重”这个答案要点其实是从材料一提炼出来的,就是要重视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苏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三十年代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
[? ]
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
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一五”计划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公开提出“和平、土地、面包”三点要求,其主要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C.争取工农大众的支持
D.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C材料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无产阶级政党提出“和平、土地、面包”是为了解决俄国人民现实需求,争取最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故选 C。A项不是主要的意图,当时并未获得国家政权,无法决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D项是在《四月提纲》发表后提出的革命方向。
点评:二月革命是一次自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但是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为了扩大影响,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争取工农群众的支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