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主持国务会议开幕式时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了保障地主的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此言表明( ? )
A.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奴制基础
B.废除农奴制的同时维护了地主利益
C.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D.农奴并没有在政治上获得人身自由
2、判断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6分)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3、判断题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4、判断题 目前,中俄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相互了解双方历史和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面向未来。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在图表上顺序填写下表中①至⑧的相关项目。(16分)
比较
| 18 61年改革
| 戊戌变法
| 比较和认识
|
(1)背景
| 社会性质
| 独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 ①
| 中俄两国在近代化的起点上是不同的
|
根本动力
| 步覆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②
|
直接原因
| ③
| 民族危机引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内忧外患是促使改革的直接原因
|
思想基础
| 新思潮的涌动
| ④
| 社会的变革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
|
领导者
| ⑤
|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实力弱小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是否取得政权或政权的支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
(2)内容
| 农奴获得一块份地;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 发展近代农工商业;扩大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 俄国主要维护了农奴主的利益;而中国主要体现了⑥ ? 的要求
|
(3)意义
|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觉醒
| 性质相同;都属于⑦ ?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⑧ ? 的到来
|
?
5、判断题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各省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各自探讨改革方案。后来提出代表性的两个方案:一个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另一个方案规定只将宅因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地主。
材料二?日本派出使团到西欧国家考察。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依据材料回答:?
(1)为推行改革,俄、日两国各自采取了哪些准备?
(2)一般认为,俄国改革在建立新的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突破,日本则建立起全新的经济文化制度。从所给材料看,造成这一改革结果的原因分别如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