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当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秦始皇在听取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汇报工作,这一地方行政长官应该是
A.诸侯
B.县令
C.郡守
D.太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点燃烽火,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A。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的王位的继承制度,与材料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因此BCD均错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有利于明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统治
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10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分)
本题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信息说的是丞相的职能和地位。此问要求学生回答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四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而得出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四个时期的史实。然后得出结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
(2)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回答。“相之患”、“ 病及于国君”即丞相的祸患危机皇帝,“其故在擅专威福”危及皇帝的原因是丞相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可见,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从而废除丞相。再加上元朝的教训,加上明朝宰相胡惟庸弄权,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皇权强化也势在必然。
(3)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中黄宗羲否定明朝政治,认为明朝政治黑暗腐败,无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废除丞相。理解黄宗羲观点要史论结合,要从史实中找根据。比如废丞相后,君主专制加强,宦官地位上升,宦官政治是明朝一大特色,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内阁又不能统帅六部,朋党斗争不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设立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古代,它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多有建树,且其政治制度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示一中的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2分)图示二中创设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一图示三所示的政治制度与图示二相比,有哪些创新性的变化?(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图示一特点:皇权至上(2分)图示二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避免丞相专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4分)
(2)变化:
①中央:中书省一省权重,相权加强(或答出“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亦可得分)(2分)
②地方:创设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2分)
(3)变化: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
材料三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
认识:
积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统一政局继续,社会相对稳定,使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3分)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3分)(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只答到其中一个方面,最高分不得超过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通过材料一图示一中看出表示的是中央里面权利的分配情况,可知是君主专制的情况。图示二政事堂的存在是宰相的总办事处,三省六部的存在,提高了行政效率,目的是为了避免丞相专权,最根本的是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2)材料一中图三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与图示二相比,中央:三省变为中书省一省,而且中书省成为最高的行政机构,可见宰相的权利增强。中央还增设了专门管理西藏事务的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地方:开始创设了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3)新变化:材料二中“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表明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强化。材料三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关于认识影响,注意影响要一分为二,积极影响要从如何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维护国家稳定考虑,社会相对稳定,使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消极影响从分拣君主制度强化怎么阻碍社会进步角度回答,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