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32分)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当时主要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这与传统的儒家学院大不相同,因此也遭到那些守旧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这不,没开馆呢,京师上下便谣言四起,当时流传一副对联说“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也有骂“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更有士大夫危言耸听地说,“未同而言,斯文将丧”(暗嵌“同文”二字);“孔门弟子,鬼谷先生,试图把京师同文馆给打下去”。在一片反对声浪中,奕?得了一个“鬼子六”的绰号(奕?排行老六,又常与洋鬼子打交道,故得此名)……在守旧派士大夫的鼓噪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馆的官员,最后都打了退堂鼓。结果同文馆在98个报名者中只录取了30人,而因被录取者的素质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的10人最后也只有5人毕业。洋务派本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这个计划几同夭折。
——《揭秘慈禧大搞洋务运动始末》
材料二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时指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
材料三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工业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跃上了新台阶。我国已初步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年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统计显示,1995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仅占5%,2007年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30年来,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2007年达43%,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实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跨越》
(1)材料一中洋务派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的计划为什么会“几同夭折”?(4分)这一事例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的说法矛盾吗?(2分)请说明理由。(6分)
(2)中国共产党决策层决定在革命胜利后实行一段新民主主义政策,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1958年以后和1978年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新趋势?(4分)两个新趋势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1)“几同夭折”的原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儒家思想大不相同,遭到封建守旧士大夫的反对。(4分) 不矛盾。(2分)理由:洋务运动是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地主和士大夫主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立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运动,这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势力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因此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3分)同文馆建立后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和舆论的压力,举步维艰,这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依旧强大,这一势力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普及新机器和新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3分)
(2)主要原因:我国当时的经济尤其是现代工业十分落后,因此需要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工业;(4分)在工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之后,再来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4分)
(3)新趋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化发展呈现重工业、轻工业等协调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2分)
原因:1958年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重工业得到一定发展;(2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成效;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工业化的深入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日益朝向工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我国的工业化在农业、科技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不断调整和发展。(6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洋獉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庶几取外人知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斯可有备无患。”以上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陈独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我们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最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但是没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