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耕田读书和忠臣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怀着积极入世之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的表现,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要求,A老庄之学强调消极避世,C墨家学说强调“兼爱和非攻”, D项与题意无关。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好意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
(1)①邸报是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②邸报是知识分子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③邸报是神话皇权、宣扬宫廷威仪的重要工具。(6分)
(2)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
特点:①借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②以传播经济信息、科学文化为主;③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6分)
(3)新特点:民办;版式活泼;宣传改造中国传统的学说;报刊种类多;发行量大。(3分。任意答对三点可以得3分,总分不利超过3分)
原因简析:①辛亥革命后,中央集权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②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③救亡图存的形势仍然严峻;④通过西方近80年的冲击和自强奋斗,民族民主意识更加觉醒。(4分。没有简析,相应扣分)
(4)认识:①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②报刊业的发展是文明交汇的结果,也是沟通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5分。如若考生答的是具体“认识”,如对某具体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革的影响等,只要论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以报刊业的发展为载体,记述了从古至今报刊业发展的情况。(1)本题是根据材料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较容易。由材料“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可知邸报是发布政令的工具;根据“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判断也可帮助知识分子研究时政;由“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可知邸报主要宣传的是皇帝和皇家的作为,神话了皇权。
(2)根据时间1833可知是鸦片战争前,西方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文明的扩展。这是国际背景;国内是清朝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闭目塞听。得出背景。关于特点:从“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可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总之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不同于传统中国报刊。
(3)“陈独秀主办”说明是民间办报非政府行为;“编排更为科学活泼”;“六百二十八种、十万份”说明数量大;商办《申报》、《新闻报》等等说明种类繁多.“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说明内容新颖;“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关于原因,主观方面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客观上是北洋政府舆论控制的减弱。根本元因是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4)关于关系的阐述,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报刊业的发展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沟通的结果,它的发展又将推动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共同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实现两大任务的步骤是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可以用口诀“一化三改同时进行”来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已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是经济制度的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在我国确立。故正确选项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优秀”应该指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