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1月12日(当地时间)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地震灾情让人震惊。世界银行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国家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
A.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世界银行向地震后的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帮助海地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B、C、D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故选A。
点评: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推动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入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的外贸制度,为其他国家所效法。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作用。但是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这一新经验很快为其他国家所接受,4个月里有 15个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在关税与贸易问题上,美国主张各国将现行进口税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再降税率,结果美英方案均未通过。在稳定货币问题上,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挽救本国经济,坚决拒绝稳定美元,结果双方陷入困境,7月27日修会后再也没有复会。?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宗旨。(12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失败的原因,说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西方国家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大大下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瓦解。(6分)
宗旨:降低关税,稳定货币,促进国际贸易,重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6分)
(2)原因:经济民族主义与利己主义;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4分)影响:加剧了国际矛盾与冲突,导致战争危机临近。(4分
本题解析:第(1)问,由材料三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正值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联系材料中各国摆脱危机的各种利己主义举措及其后果,可以回答伦敦经济会议的召开原因,结合会议的内容可以概括会议的宗旨。第(2)问,由材料三、四中大国在会议上的表现,利用“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等信息,可以回答会议失败原因;根据材料四有关会议失败后果的表述,结合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回答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的信息化说明与国际贸易有关,故成立关贸总协定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二战后20年间,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 )
①大力拓展了世界市场
②借助外来援助,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③应用先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延续和发展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二战后20年代间,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如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发展社会福利政策,因此,①③④正确,②中的“借助外来援助”说法错误,当时美国并没有受到战争对经济破坏,是世界超级大国。故C项正确。
考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评: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和原因
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发展状况
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滞涨
走出衰退
经济复苏
新经济时代
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4.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1.石油危机(直接)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
3.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
里根政府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关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一直生产停滞
1.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2.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
3.扶持高新产业
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
凯恩斯主义失灵
反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
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干预。
时任总统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新边疆)
约翰逊(伟大社会)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里根
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就业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
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应为1945年;B项应是区域集团化的表述,D项说法错误,这一体系有利于战后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