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改革;而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两者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是否进行政治变革。故选C。
点评:本题也可以从两个派别的阶级属性分析:维新派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旨在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治上的改革,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
(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
(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史料中“最初觉醒”。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分析备选项只有B符合题意,A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C D两项晚于B项的救国主张。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思想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
A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结论和概念的能力。新思想倡导者是清朝官员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最初目的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即“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