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从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水利工程应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材料“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说明其具有防洪、灌溉、航行的作用。故A、B、D都是其作用,C项不是其功能,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上好大盛魁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商号后,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种经济类型?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经济类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
(2)新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的本质,而且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而进行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相对于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进步,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在小农经济之下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点评: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学家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导致中国文明“统一和连续”的因素有 (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小农经济 ④儒家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文明的统一和连续的特点切入考查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统一”,采用排除法。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一,故①排除,正确选项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