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农民对立情绪严重,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苏联大约饿死1000万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分)
材料二?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
(2)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 1978年至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项目
| 1978年
| 1998年
| 2008年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133.6元
| 2162元
| 9828元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3.4元
| 5425元
| 15419.26元
|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 210.6元
| 53407.5亿元
| 217885亿元
|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分)
(2)观点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3分)
观点二: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福利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3分)
观点三: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参考答案综合前两个观点论证。(3分)
(只指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4)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关注民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20、30年代是苏联“走向强国之路”的时代,苏联“走向强国之路”主要是通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8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本世纪给所有国家都带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出版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1999年出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 “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4分)
(2)材料一中的“结构性矛盾”在20世纪给美国为首的国家带强烈的影响指什么?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的?(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各有哪些主要表现?(10分)
(4)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从中得出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1)特点: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2分)。弊端:导致生产过剩,扩大贫富差距(2分)
(2)影响:引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2分)。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2分)。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2分)。
(3)弊端: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
中国: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4分)。90年代初,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2分)。
启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尊重经济规律;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防止僵化;要善于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1)由材料“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等关键信息可知,英法美 “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是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由材料“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可知这种经济理论会导致生产过剩,扩大贫富差距。
“结构性矛盾”所带来的影响就是经济危机,这里所指的是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场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90年的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即是“知识经济”,“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3)由材料“带有强制性”“牺牲农业的利益”“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等关键信息可得出苏联模式的弊端: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80年代修正的表现有: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90年代初,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启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尊重经济规律;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防止僵化;要善于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目的是战争需要。主要目的是推行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变化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其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本题解析:(1)从材料“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2)从材料“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可以看出列宁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的原因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前期目的是集中一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战争的需要。(3)从材料“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以看出这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运用市场的手段发展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材料中退步主要是说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