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原因不包括(?)
A.日军在沦陷区的掠夺
B.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C.官僚集团的压榨
D.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是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只有B的表述才是“三个面向”的实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史仪同学据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材料中的表述与现实不符;史仪同学的理解和结论仍在强调美国的大国地位,过于绝对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逐步崛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13分)
(1)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苏联。(任三点,3分)
(2)行文逻辑:1分
观点?史实(论据)
总观点?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1分)
分观点1 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1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经济、政治.军事上共3分)
分观点2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共3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说明欧洲在经历战争的苦难以后,意识到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2)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此类学科综合大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选取材料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太宗在位时期经常与大臣们议呛历代兴亡,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其本质含义是_____。
A.维持老百姓最低生活标准,使其能够生存
B.从隋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强大
C.减轻封建剥削,缓和矛盾,巩固封建统治
D.改善老百姓生活,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国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干强调“本质”可排除仅体现表面现象的A、D两项。唐太宗从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民本思想中得出了君民关系的“舟水之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存百姓”事实上是为了保君王。C选项比较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