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地;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画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 ]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由材料中的“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可以看出这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但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却也在使用汉字等,所以是一边否定中学,一边又把汉字等中学的文化当成必不少的工具来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1930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 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以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10分)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9~5分)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0分)
提示:
观点一: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2)倡导文学革命;(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观点二: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1)历史背景不同;(2)价值取向不同;(3)作用和影响不同。
本题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这个材料出现了两个观点:即认同观和反对观。然后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观点,去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选好观点之后,要结合所选观点根据自己所学,将与该观点有关的史实回忆出来,以在论证时抽用;同时这一题还考查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论证时还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角度越多越能多得分。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比较,自己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史实进行表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初积极的对外交往政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表现在:
①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②欧洲的水利技术被介绍到中国
③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④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交往频繁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