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表明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超过官窑,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生产关系的变化,故ABC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与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无关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B.文人的推动
C.统治者的因素
D.对外交流的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故答案选A。B项没有正确理解“中体西用”的含义。材料中没有提出创办人的身份,故C、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以“中体西用”思想为切入点,考察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除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其基本含义外,还把其作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进程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花机的使用全面革新了内地落后的棉织业技术
B.明朝中期松江地区开始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C.北宋时煤的需求量猛增
D.北朝时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中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署《天津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外国军队侵入北京,攻入紫禁城;鸦片战争中战场主要在长江、珠江流域,之后签署的是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战场主要在海上和朝鲜、东北,之后签署的是马关条约,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外国侵华战争的内容?
点评:关于外国侵华战争,还可以考查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另外中国人民的抗争也是常考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