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要求列车上的乘客参加一天义务劳动来换取燃料。由此可以推出当时所推行的主要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自由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
C.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
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全球同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
(4)材料二、三中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答世界大战也可)
(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德国改善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政策,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
本题解析:(1)问主要是依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来回答。(2)问注意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的把握。(3)问要注意把材料知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