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本题主要考察朱熹思想的作用。本题材料主要讲述了朱熹发展理学的一种追求,即“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生活中的实现体现在每个家庭中的礼节,因此将理学贴近百姓的生活,世俗化、普及化。故B项表述合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做学问应与治国安邦、匡时济世相结合,发挥尽大的实际效应。材料强调君臣关系,因此排除A;所谓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并未体现顾炎武该思想,排除B项;所谓三纲五常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上下等级尊卑秩序不可动摇。按中国古代政治特征君臣贵贱有别,顾炎武肯定君王“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不是在宣扬“三纲五常”,恰恰是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的演变
D.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清之际,随着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熙十八年北京发生大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康熙帝发了“罪己诏”,“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康熙帝的这一行为
[? ]
A.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B.标志着清朝正在走向衰落
C.反映了康熙帝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D.是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成果要靠文化和教育来传承,文化和教育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使得其教育对象大大扩大,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墨子和墨家私学曾经兴盛一时,其私学“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教育内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很多方面,而这些在孔子看来是“小人”要做的事,是从政君子不耻学习的内容。
——陈巧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讲学与墨子讲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上的主要不同。(6分)分析墨家私学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_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缪风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2)结合材料二所述两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所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教学方式:孔子注重课堂教学;墨子注重实践,多深入下层群众进行口传。(2分)
教学内容:孔子的教学主要涉及人文主义的“六艺”,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墨子教学主要注重实用的科技知识教育。(2分)
教学目的:孔子教学主要培养治国的政治人才;墨子教学主要培养生产劳动的实用人才。(2分)形成的原因:墨子出身于下层社会代表小生_产者,了解百姓劳动生产对科技知识的需要。(2分)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知识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任意一点2分)
(2)1915—192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号召“打倒孔家店”;(2分)引发了否定和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2分)一些思想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独特的价值(2分)1938—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分)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2分)一些史学家为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是在杏坛讲学是在学校里讲学,而墨子是在田间讲学,足以证明孔子在教学方式上是注重课堂教学,而墨子在教学方式上是注重实践,多深入下层群众进行口传。教学内容也是很容易就找到的,例如,墨子的教育内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而孔子的教学内容则是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意识。至于墨家私学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的角度来回答原因即可。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普及的角度来回答影响即可。
(2)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材料二所述两个历史阶段指的是1915—1923、1938—1945。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主要是回答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因为当时中国学习的是西方的文化,当然是需要批判国的传统文化的,而后一个历史阶段因为当时中国正在抗日战争,国家面临着亡国灭种,当然这个时候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弘扬传统的文化,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民族向心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讲学与墨子讲学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时期的史学研究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近代中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