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社会公平和谐成为两会的热点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环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辨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老子,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2)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3)曲折: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发展:建国初建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恢复并完善人大、政协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继承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原因:蒋介石代表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周恩来代表人民政府。
(2)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而蒋经国竭力保台。
(3)平等会谈。后又提出“一国两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变得炙手可热——政府听证。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 ?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