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A错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九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了,C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1978年底,D错误欧盟是1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蛇口” 属深圳经济特区,排除B 项;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形成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在时间上均与材料的“1979 年”和意义“开山炮”不符,排除C、D。1979 年,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故A 项符合题目要求。
点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为“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一、五、七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前的“动摇”最突出的表现是(?)
A.偏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放弃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D.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改革开放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A项说法符合题意;B、D不符合史实;C项时间为2001年与题意不符,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