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1993年的中共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勾画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以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
(2)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6分)
参考答案:(1)邓小平。改革开放。(4分)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的开放体系。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8分)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2分)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本质区别: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6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的问题,需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所以材料中的老人即是指他。有关于“春天”的内涵是什么问题,这个需要结合“春天”出现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来分析归纳。
(2)第二问,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的问题,可以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来分析归纳,这个圈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关于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来回答。有关于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问题,材料内容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赞美与褒扬的情感,所以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3)第三问,回答此问题时首先需要从材料内容中的时间来确定“讲话”背景然后结合背景来分析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内容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过程中,当时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面临着走向什么方向的问题,十四后我国确立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所以材料的核心内容即是与之相关的内容。
(4)第四问,有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的问题,依据史实及教材上对此的论述来分析归纳即可。有关于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的问题,需要从两次开放的背景、内容、性质与影响上来分析回答,这之中最重的是开放的背景与内容,主动与被动开放决定的开放的内容与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经济特区。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强调的原则是?
[? ]
A.实事求是
B.强化党群关系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 )
①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有关于江苏对外开放的内容,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查江苏对外开放的内容,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与江苏省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