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着眼于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性善论”的主张
C.“民贵君轻”的思想
D.“大一统”思想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3、判断题 (14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的背景。(3分)
(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4分)
(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5分)
(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4、判断题 14分)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表)。
?
| 资质
| 本性
| 体格
| 教育
| 责任感
| 统驭
| 应变
| 私生活
| 机遇
| 得分
| 名次
|
顺治
| 上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下
| 下
| 中
| 83
| 8
|
康熙
| 上
| 上
| 上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上
| ??
| 1
|
雍正
| 中
| 下
| 中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中
| 107
| 3
|
乾隆
| 上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上
| 中
| 上
| 110
| 2
|
嘉庆
| 中
| 上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95
| 4
|
道光
| 下
| 中
| 中
| 中
| 上
| 下
| 下
| 上
| 下
| 85
| 7
|
咸丰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上
| 中
| 下
| 下
| 93
| 5
|
同治
| 中
| 中
| 中
| 下
| 中
| 下
| 下
| 下
| 中
| 68
| 9
|
光绪
| 中
| 中
| 下
| 中
| 中
| 中
| 下
| 上
| 下
| 87
| 6
|
孙中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以上各项,上等为15分,中等为10分,下等为5分。(其中,私生活及机遇两项另有加减分——私生活上等加2分,下等减2分;机遇上等减15分,下等加5分。)
“本性”指仁厚,“机遇”指国运及个人得位之机会。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注中各项得分的解说,算出康熙皇帝的得分。(2分)
(2)康熙帝“本性”的打分是“上等”,而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其表现之一。请举三例,说明康熙帝对汉、蒙、藏民族文化的尊重。(6分)
(3)请将孙中山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写出孙中山在当时的“责任感”和“应变”两项内容所指的史实。(6分)
?
5、判断题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资料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