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判断题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 )。
A.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
C.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D.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机器工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从1953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 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 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l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5、判断题 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D.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