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近代中国三种重要的企业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都属于近代企业 ?②共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都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 ④都形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图一与图二中的两个企业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其产品都直接投入市场
③都雇佣工人进行生产?④资金都很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判断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道:“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4、判断题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如右图),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 ]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5、判断题 (37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三,第160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现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3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4分)
材料二? 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美、英和“大跃进”是否可行?(2分)为什么?(4分)结果如何?(4分)
材料三?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1.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2.中国改革不成功,未来前景不妙,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3.中国改革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结局难以预料。日本也有学者,例如长谷川庆太郎就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以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11月)
(3)归纳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6分)长谷川庆太郎所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怎样评价。(4分)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