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一个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火炬计划”
D.“211工程计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为了全面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综合科技竞争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863”计划(是国家重点扶持高科技发展计划)、“星火计划”(是农业高科技化的计划)、“火炬计划”(是高科技产业化的计划)。而“211工程计划”是为了发展高等教育,故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20分)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8分)
材料二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素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城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6分)
参考答案:
(1)漕运畅通;手工业部门众多;商业繁荣;受运河兴衰影响大。(4分)
(2)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民间信仰多元化;改变了社会习俗和生活观念。(6分)
(3)评价:观点不正确。(1分)明中叶以后,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分)
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要注意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作为史料使用要慎重。(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回答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如材料“……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状况。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河开通影响的认识与掌握。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素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揭示了在文化、信仰、风俗方面的变化。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与理解。联系所学可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中期以后,故所谓“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研究要靠历史遗迹、遗物、历史专著等文献,文学作品属于艺术,可信度不高,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只可作为旁证应用而已。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比较上面两幅示意图,指出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国内外贸易路线图的主要区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区别:唐代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宋代海路发达,陆路衰退。(4分)
(2)原因: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北方西域等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4分)宋朝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经济重心南移,制瓷业、丝织业、茶叶等生产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发达,促进海路交通。(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唐宋的外贸易路线图就是“丝绸之路”, 从图上看,唐朝有三条陆上丝绸之路,宋朝没有陆上丝绸之路,通过比较可知,唐代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宋代海路发达,陆路衰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变化,应该结合唐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近代中国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鸦片战争作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漫长的封建社会
……三、官僚政治……五、儒学定于一尊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1435年之后的半个世纪,西方迭连出现了几位探险家,他们的事业从地理上沟通了欧、美、亚、非之间的关系。而1685年,即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在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