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世纪初,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某班同学就东京成为重要阵地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以下意见,较为恰当的是
A.东京是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地
B.当时日本明治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
C.中国和日本相似的国情使许多日本人支持中国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孙中山当时在日本东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20世纪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有效信息可知,A项正确;BC项不符史实;D项过于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考点:辛亥革命的背景
点评:辛亥革命的背景知识包括经济、政治、阶级、组织等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精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大力支持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四?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20世纪20年代实现首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军事上形成了怎样的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共同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二的“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努力: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
A.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分)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充满变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清朝不同时期对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2)请问材料二中提到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并指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4分)
材料三 关于中美在亚太的关系,习近平表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中美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密切协调,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减贫以及有关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亚太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人民网《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现又有人认为要实现亚太的和平其实很简单,关键在美国,你认为美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太平洋的和平?(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畏惧西方列强。(2分)
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2分)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分)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历史原因;台湾问题。(任三点均可得分,6分)
美国的做法:希望美国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自应遵天朝法度”“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等信息可看出清朝政府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畏惧西方列强,这与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外交上的不利有关。第(2)问,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可推断出“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回顾已学知识便可答出。第(3)问,第一小问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可以从国家力量、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历史原因;台湾问题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