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在干涉朝鲜、越南和伊拉克事务时采用的共同手段是
①公开扶植傀儡政权 ②发动侵略战争 ③操纵利用联合国 ④经济制裁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朝鲜、越南和伊拉克战争都属于热战,故选B,至于操纵联合国主要体现在朝鲜战争上,公开扶植傀儡政权则是在朝鲜与越南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7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年—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④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间是1978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是1989年;确立“上海五国机制”是2001年上合组织中形成的,按照时间排序,选择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尚未问世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1954年宪法颁布,《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正式结束。D项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
C.二战后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实际上强调的是外界对欧洲的威胁或控制。A和B阐述的是欧洲本身的情况,都不涉及外界的控制,排除。就D项阐述的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一现象而言,欧洲也是其加强过程中的主要助推力,欧洲没有收到外界控制,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