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倡“仁政 ”、以德治民,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体现为民做主的社会责任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1957年间我国完成了“一五计划”,在“一五计划”中,我国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导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同学对“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符合的有(? )
①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②建立了鞍山钢铁厂 ③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④上海东方明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在东北地区兴建了一大批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沈阳飞机厂,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深化的基础,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④上海东方明珠兴建于1990年与“一五”计划不符,答案选B。
点评:高考对“一五”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一五”计划背景;②“一五”计划的内容;③“一五”计划的影响。“一五”计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可以得出文人地位低下。从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C项只体现了第二则材料的意思;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原伐木工人赵希海在吉林红山林场周边的荒山义务植树17万多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被推荐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下列不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面积缩小,畜牧业扩展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的现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用烧毁山林来开垦耕地的方式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