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
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大夫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属于中央行政事务的处理,而不是地方权力的问题,故排除;B项属于宋代的史实,不合题意;D项也不属于解决地方权力问题的史实,故也不对。所以选择C,明代废行省,设立三司,三司分权,以达到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以“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由“尽收天下劲兵”可以判断A正确;由“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判断B正确;由“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判断C正确;D与史实不相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济贫积弱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哪个地方的事务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台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事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A。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点评:对于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辨证、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