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
B.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
C.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保留军籍
D.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④是错误的;这是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时期。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1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源于哪家派别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
(2)结合所学,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
(3)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请结合教材分别分析他们成败的主要原因(5)
参考答案:(1)法家思想;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3)商鞅变法成功原因:顺应时代要求;秦孝公大力支持;讲究诚信,取信于民等。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变法态度动摇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规定:耕织多者,免其徭役;禁止游手好闲、弃农经商,凡因从事工商活动和怠惰而致贫者,全家大小没为官奴。这些措施体现的指导思想是
A.奖励耕织
B.轻徭薄赋
C.打击工商
D.重农抑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材料二?把游牧民和被征服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计口授田,保证政府赋税的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北魏经济方式的进一步封建化,并最终使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先进的封建农业经济所代替。
——杨建新《浅评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两次少数民族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当时北魏生产方式更替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生产方式的变更所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生产方式:游牧方式、农耕方式。(2分)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2分)
(2)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赋役来源;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并为后世新田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从图 上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一幅是放牧,第二幅是耕作,就可以总结出生产方式。北魏生产方式更替的原因很显然是孝文帝改革。
第(2)问影响除了从材料中“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北魏封建化”等句子总结之外,还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比如: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并为后世新田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