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所以选A。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BC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D项是在1924年开始建立,因此BCD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下列说法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符的是
A.支援了盟军的南亚战场
B.支持了盟军的北非战场
C.从战略上图灭大量日军
D.粉碎了日、德会师图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缅甸是东南亚半岛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入缅作战支援了盟军,抗击日本法西斯,进而保卫西南大后方;故A、B、C三项说法均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控制中国海关
C.倾销商品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西方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急剧扩大且更加集中,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成了侵略的最主要手段。对华而言,列强为争夺资本投资场所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寻找投资场所的重要的表现就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另一个方面,由于《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列强在1897年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华侵略的主要手段,因此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漫画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两条抗战路线——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整个抗日战争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 1938 年 10月侵占武汉、广州后。所以,①③错误,可以排除。 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号召殊死抵抗日军的侵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