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小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3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
小题1:有利于选拔人才;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了盲目决策。(3分)
小题1: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2分)
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和雅典的民主政治。
小题1:考查中国专制主义发展过程中君权和相权矛盾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从秦、唐、明三代的基本史实中列举表现。
小题1: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相对于专制的优势,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来,考查了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
小题1: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的角度指出其不足,同时从集体管理的角度指出这是其“伟大的创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说的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差异;C项礼乐制度材料未体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西周文化在后代王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ACD三项均错。从材料“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可以看出,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政治表现。故选B
点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部分。宗法制的核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2分)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4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2分)
汉武帝设立中朝与外朝对抗;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6分)
(3)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分)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体含义是楚国攻破陈国后设置县进行管理,韩国上党郡守投降了赵国,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已经出现,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 B两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但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模式并非秦汉之后的郡县制,因为当时并非是以郡统县而是郡县处于平行地位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古代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