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断然不同。”这说明该书作者研究历史的角度是
[? ]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富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中外合资车企占据多数)。?
——摘自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
记者10月4日从奇瑞汽车公司获悉,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奇瑞又有9款车型入围,至此,奇瑞共有29款车型达标,同时斩获五项“第一”,开创国内车企先河。?
——摘自芜湖新闻网?
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跨国公司代表了当今企业的主流,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全球本土化”……中国的消费者更乐意看到,国际汽车大厂商们在中国市场上你死我活的搏斗,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通货收缩效应,进而拥有一辆和外国一样既便宜又好的车。?
——摘编自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创造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球化的利弊,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看法,并尝试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说说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因: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
(2)特点:产量节节攀升、增长率基本稳定;由追求数量增长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民族品牌逐渐成为亮点。原因:改革开放国策的指引;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中国车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3)看法: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全球化使生产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流通,消费者能因此受惠;培育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我们提倡振兴民族工业,但要坚决抵制狭隘的民族偏见。面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要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中国消费者受惠于自己民族品牌的汽车,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民主与法制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共同原因是:
①发达的工商业、航海业;
②蕞尔小国的政治局面;
③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利益集团;
④与其它地区密切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转型是指在商鞅变法中就提到的设立郡县制,秦朝时期大规模推行,完成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