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
B.战争环境从根本上导致没有真正实施
C.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D.是中国农民战争达到顶峰的标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真正实施过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战争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国侵略。(2分)
(2)新中国成立后。(2分)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
(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保证。(4分)
本题解析: (1)可从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去分析,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国侵略等方面总结。
(2)回答前一小问需明确“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是指近代中国的外交,回答后一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词:“建国初期”。
(3)回答前一小问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后一小问要结合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回答。
(4)要突出“弱国无外交,只有主权独立的国家才会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点评:注意专题知识整理:1、晚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1)主要史实:(闭关锁国政策与近代屈辱历史的开始;被动外交的起步——总理衙门的建立;屈辱外交的辛酸历史——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2)屈辱外交的历史根源:(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国家的落后。) 2、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 主要史实:(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北洋军阀时期的外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 3、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1)主要史实:(不同阶段外交的方针政策、外交成就、外交特点;外交国际环境) (2)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
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2分)材料二: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材料三:论述了专制君主是天下的大害。(2分)
(2)变化过程:①战国时期备受冷落;(1分)② 秦朝遭受压制;(1分)③ 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1分)
(3)特点: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具有民主色彩)。 (1分)
主要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衰落,其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1887—1936年)
类别 结构?年份
| 国民收入
| 就业人口
|
1887
| 1936
| 1887
| 1936
|
农业(%)
| 69.62
| 64.50
| 80.00
| 75.52
|
工业、服务业(%)
| 30.38
| 35.50
| 20.00
| 24.48
|
①城市化水平较高?②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③工业化远未实现?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服务业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农业所占比重仍占优势,故①错误,②③正确,工业、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故④错误;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央重视民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符合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故选C。A项强调的是礼、和谐的内容;B项强调的是实行仁政的作用;D项主要说的是要清心寡欲。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涉及到古代重民内容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战国孟子那里得到发展,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相关的儒家思想的其他内容如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和儒学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