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2017-08-07 23:27: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下列哪种选官用官制度?(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 D.科举制度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经科是古代科举科目,内容较浅,所以说三十岁人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五十少进士,因为进士科较难,所以五十岁人考中,已经算年轻了。所以这种选官制度应该是依靠考试来选官的,只有科举制符合。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要注意两点: ①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②影响: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阁臣”、“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可以判断是明代的内阁制度。故选C。A项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合作;B项实行一省制,也是保有丞相职位;D项内阁权力下降,只是负责日常的事务。因此ABD均错。 点评: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因此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为了确保治国的效率,逐渐的发展起来内阁制度,内阁依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下发相关各部负责执行。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的中枢权力机构知识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分权)。 (3)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郡县制;行省制。 (4)总体上呈现中央集权的趋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郡县制与分封制在历史上交替出现,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可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皇权与相权。在这一进程中,其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图表,可以这样组织答案:?汉代:内朝或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明朝:内阁制度或内阁;④清朝:军机处。 (2)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问题一:皇权与相权”图表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在处理皇权与相权一事上,尽管其总趋势是一样的,即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但皇帝具体集权的方式又不太一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分权)。 (3)本问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中央与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进程中,体现的总趋势就是:中央不断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图表,可以这样组织答案:?周朝: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④元朝:行省制。 (4)从第三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中央与地方。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进程中:?体现的总趋势是,中央不断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郡县制与分封制在历史上交替出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D.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即可。根据材料“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即可知唐朝的监察官员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进行监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由此可见,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 A.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由中央掌握 B.官员选拔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C.才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D.中央官员是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可以得出当时官吏的考核与任免权贵中央掌握,故选A,BCD与材料原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