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该名人极可能是

“惟适之安”
[?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1901-1912年
D.1915-1925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具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待,人无固态,奸生心。陈涉踔耕于陇上……伏莽便于山泽,教民便于服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以至中国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戊戌变法的根本缺陷。(3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2分)
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3分)
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4)(3分)
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但最终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这主要是他们之间
A.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不同
B.对清朝统治者的态度不同
C.阶级属性不同
D.社会地位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原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基础
B.民族危机加深是导火线
C.康梁的宣传发动是添加剂
D.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是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D项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