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西方科学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2、判断题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判断题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这是谁的观点
4、判断题 (12分)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
数学
|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
物理机械工程
|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
天文历算
|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
水利技术
|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
火炮制造
|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
欧洲古典哲学
|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
? 艺术
| 美术
| 西方绘画技法
|
音乐
| 西洋乐器
|
建筑
| 教堂、圆明园
|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
甲午战争 后
|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
民国以后
|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古代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5、判断题 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