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当前我国法律不允许“安乐死”,而李某身患绝症,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并决定是否立法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而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展开之前这一职能由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代行,目前B政协已经不具有立法功能,答案选A, C是司法机关, D是最高行政机构。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最突出的有三项重要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会议和民族区域制度,最能体现民主政治特色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最为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加以规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二: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
材料三?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正式成立,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总部大厦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3)欧盟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4分)
(2)原因:①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②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问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同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3)影响: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6分)
本题解析:第(1)问要注意“两极格局”这一时间限制,其次抓住“力量中心”这一提示,很容易想到相关内容。(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有自身的原因,联合起来发展经济的需要;历史的原因,共同的文化遗产等;也有现实的需要,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等。(3)欧盟是现在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组织。它的建立,推动了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点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欧洲各国力量的增强,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1年北平的《晨报》_七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
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
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④近代社会出现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的新气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妇女获得彻底解放,本身说法错误。根据题目信息:1931年北平、““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佐证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知道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继而出现了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的经济霸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动摇,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B是主要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皇帝”的名号。“皇”代表着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他们很多万世不朽。“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的产生恰恰结合了二者。
——何乐
为主编《中国发现之帝国的流年》
材料二?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政权。而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使得
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这使得秦朝的统一政策很难推行。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社会各个方面强制统一,使得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六合一统》
材料三?贞观十八年,当内奔的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唐太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
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他强调 “自古贵中华、贱夷狄,而今四海一家,就应该“胡、越一体”。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四?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皇帝”的称谓体现了什么思想?嬴政用
这一称谓的目的何在?(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使“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你如何理解“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8分)
(3)材料一说明唐太宗的民族观是什么?这种民族观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4)根据材料二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有何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1分)加强皇帝的权威性,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提供依据。(2分)
(2)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郡县制),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其它:大力开拓疆域,构筑全国交通网,统一车轨。(6分,写出其中的6点得满分)秦始皇的措施巩固了统治,增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2分)
(3)“四海一家”“胡越一体”。(2分)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代产生了胡汉混合,开放多元的新文化。(3分,写出其中3点给满分)
(4)理藩院职权扩大,地位提高(2分)立法特点:不断修订,因地立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