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宰相制度由单一到多人、再到废除的演变过程,即是秦朝设立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到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信息"掌握定旨出命""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受而行之"得出分别对应决策、审议和行政,因此是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故"掌握定旨出命"是指中书省。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书》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可以说明汉代的早期刺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员,后来刺史的职权越来越大,州最终凌驾于郡县之上成为了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含义与上述刺史职能不相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不服周”是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特色词汇和用语,是“不服气”、“不服输”的代名词,据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词汇出现的历史背影最有可能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氏族志》,书成后,列山东崔氏为一等,太宗不满而命重修。新志根据各地士族势力消长情况及在李唐王朝的地位划分等级,确定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明显是在降低、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借以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