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是农历牛年。右图是以牛为主题的如意造型,类似于

A.战国帛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北宋追求写意的风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各种画派的风格和特点, 该如意造型体现了北宋追求写意的绘画风格。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家是
[?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汉字和书法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楷书盛行于汉代,隶书盛行于唐代
C.唐代怀素、张旭的书法追求规范和法度
D.北宋的“宋四家
”均以草书见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说明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释迦”是外来文明中的元素,上图作品体现出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故选D。A项中的社会潮流材料无法体现,只能看出相互融合;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的是冲突,而是融合;C项错误,艺术作品世俗化是在宋代以后。
点评:绘画作品能够体现出文化交融的现象。本题中的人物画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古代的绘画的一些基本常识需要知道。中国的绘画宋以前主要是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风情画大量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中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材料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指哪种字体?

A.甲骨文、小篆、草书、行书
B.小篆、甲骨文、草书、行书
C.甲骨文、小篆、行书、草书
D.甲骨文、行书、草书、小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骨文特点: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比,成熟度已大大提高。篆书: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隶书: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隶书盛行于汉代。汉隶的特点:改变了篆书狭长的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点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并在用笔上出现“蚕头燕尾”,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折;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楷书: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这其中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楷书盛行于隋唐。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