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4分)金融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血液。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对外交往的进行,使中国失去了海外的市场,故选D。AB项都不是从直接的角度分析的,而是说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项说法不准确,在一定时期抵制了西方的骚扰,但是导致了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考点:闭关锁国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曲辕犁在唐朝出现,翻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棉纺织技术出现在元明时期,只有铁质工具在战国时期大规模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首先排除A,题干“争布商如对垒”充分说明竞争激烈。棉布一种农产品不等于所有农产品,所以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此题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情况,排除C,题干强调富商动用的白银数目巨大,可以说明D,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由材料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与其强调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