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
2、判断题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据此回答:
(1).中国在20世纪中期和后期经历的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这两次巨变产生的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这两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两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
(4).这两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这两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这两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材料三: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是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运动?有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
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5、判断题 (原创)(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
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英国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称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曰24日)
材料四?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曰2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顺治时期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2分)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8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8分)
(5)结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5)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