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明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上述材料突出表明?
A.中国是最早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
B.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C.西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中国是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下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方式。(2分)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在全球的经济扩张方式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漫画:当今全球化—输家与赢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呼声)

(3)有人认为全球化进程中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
材料四?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近现代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4分)
(5)综上所述,假如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导人,请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方式:对资源和劳动力(奴隶)的掠夺,促使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走向全球。(2分)
(2)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集中于流通领域,以商品倾销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国际垄断同盟起重要作用。(4分)
(3)赞成观点1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因资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占据有利地位,获取的利益远超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每点2分,6分)
赞成观点2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采取相应经济政策,趋利辟害,促进自身经济成长。所以输家可以成为赢家。(每点2分,6分)
(4)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多边经济谈判,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内外各1点即可,4分)
(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应主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忍剑,发展中国家应注意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的认识与理解。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已开始。西方列强在这一过程中,抢得了先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东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不平等的贸易、掠夺甚至惨无人道的黑奴贸易等方式来促进了全球化的向前发展。分析时要结合材料“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及所学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及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所谓输家与赢家,只是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分析时,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从各国经济实力、科技现状、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各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综合分析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及对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从材料“……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可判断中国这两次机遇是在什么时候,实际上一次是近代,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的屈辱;一次是现代,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是机遇,现在中国抓住了这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取得了巨大成就。联系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与理解。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害,各国在这一过程的地位,对于中国尤其要注意联系近代以来发展的正反经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解答,只要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带来环境污染?④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2: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剧性的。1834年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房屋、树木、雕塑、桥梁等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概括上述三段材料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
(2)借鉴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参考答案:(1)以立法促发展(或圈地运动和公民人身自由得到保障,促进了工业革命);以科技带动进步;加速了城市化,引起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或引起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本国人民和殖
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或加速了贫富分化);导致环境恶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